2. post題叫《自己》是亂亂來的,沒有什麼意義,可是很難說呢....吹水王的稱號不是假的,可能會給我吹出什麼來。
3. 當你的身體行動快過你的思考的時候,只有兩個結果。
3.1 第一種就是學武功,打通了任督二脈;或者是Naruto裡有了佐助的“寫輪眼”;或者是OnePiece裡有了“見聞色“的霸氣。總的來說,就是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前,先反應過來。不過這個不是重點。
3.2 更多時候,就是你正在做愚蠢的行為。我記得這一點,我常常提醒這一點。也就是這一點,讓多少人不能隨心所欲表達感情,慢慢隱藏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可是,這樣未必會錯。
當某人聽了一句廢話而真的動怒了,因為身體快於行動所以猛地往桌上的書,生氣的一拍,放在書上的筆應聲而拋物線向上”飛“,然後跌到某人自己的頭上。
氣氛頓時僵硬,然後....有一個終於忍不住笑,噗哧了出來,媽呀搞到大家都忍不住人仰馬翻了。
(這個噗哧的人,你應該檢討一下)
用圖畫表示,大概就是這樣....
好,我不應該說別人的壞話。我在想,如果我沒有這種覺悟,礙手礙腳的我應該也會做出許多這樣的事情吧....
4. 我去了哪裡?
顯然這不是廢話,應該是重點。可是重點往往是最悶的。聽電台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台詞:“我喜歡XXXXX(某產品/節目...),因為它可以帶給我們很多不同的xxx(樂趣、回憶...)”
我覺得,當我們在說對自己的立場不利、或者不是說著自己真正的想法、或者沒有自信的時候,我就會忽然間不見了。這是這個社會的通病,我們越來越conform於一個特定的形態。比如:
我們去order東西吃的時候,都喜歡問別人吃什麼
我們在提倡一些概念比如環保的時候,都喜歡說“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犯了一些生活上的小錯誤,我們都會習慣性的說,這是我們的錯,對不起!
我bold了一些“我們,其實都是應該變成”我“的。
—當我在說對自己的立場不利............
我越來越conform於一個特定的形態
我去order東西的時候
我在提倡一些比如環保的概念的時候,都喜歡說”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犯了一些生活上的小錯誤,我都會很喜歡的說,這是我們的錯,對不起!
這是我的錯,對不起!
這些句子換成了我,是不是更準確、更正確的?
人的自信逐漸在萎縮...我們都在屈服著一些給定的狀況,沒有critical thinking,處於創意空泛的狀態。你看到了,我是多麼習慣的用”我們“嗎?
這個世界,缺少的就是”還能夠找到我“的人...有想法、有能力、更有自信表達出來、實踐想法的人。只要你是這種人,你就會被社會看重。也只有你是這種人,你才能發明出一架比iPhone更強的電話,因為如果你不是,iPhone已經是現在的最強(比喻),更強的都等別人發明。
所以,
5. 寫到這裡,有發現iPhone嗎?iPhone某種意義上宣揚的是個人主義,I - Phone 我的電話。諷刺的是,iPhone的setting是眾多公司最保守的,一度連wallpaper都不能自設。
6. 更諷刺的是,iPhone顯示了,
conformity....."it's the same~" XDD
ReplyDelete嗯嗯,有時候人就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以至於凡是都先看看別人才再看看自己
這樣以後只會變成一棵樹上的其中一片葉子而已
然後便悄悄地隨著時間凋零,就這樣沒了
補充,我是在表現我內心真正的感受!
ReplyDelete不過厚,這絕對是本世紀最搞笑的畫面
我想我這輩子都會記住這一天所發生的“事故” XDD
結果只有噗哧的主角回复,哈哈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