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4, 2011

幾年前

看幾年前的Blog/Space(那時還有space),不少貼都短短的,那時facebook也還沒有覺醒、可能也還沒問世。

再幾年前,Blog和Space才剛剛起步,班上有一本留言簿(叫“飛天豬”,因為包書的禮物紙是一隻隻有翅膀的豬),學長團也有一本留言簿。

再幾年前,我們還在看什麼“小星星”“星星報”“3M畫報”“小天才”“小伙伴”的時候,總會有一個“徵友”的版面,除了個人資料之外還有小小一段文字。

再幾百年前,人到處留詩(到處留情!?)、把對話或者心情唱成山歌。

我們不是因為facebook出現之後才開始寫status的。自古以來人就有想要被別人聽到的慾望,不然NASA和其他組織不會一直像外星發射訊號,期待別的“物種”回复。

有了facebook只不過是更方便罷了,status可以隨時upload,照片可以亂tag,看到好的網站也可以share link。這是一種載體,承載著我們本來就有的慾望,讓後更方便的抒發,更輕易的讓別人聽到。

如果人本來沒有這個本性,每天updated的status就不會這樣多,upload的圖也不會這樣多,更新的自戀profile picture也不會這樣多。

所以facebook改變了這個世界?改變了人與人溝通的方式?
是改變了,因為更方便了。可是整天就是有一些報導,標榜著“人類因facebook而不能‘真正’地溝通”之類的,有些還出書了?人真的墮落了嗎?我覺得這不過多餘的恐懼,因為我們與生俱來需要別人聆聽你、看到你、知道你的慾望。

3 comments:

  1. 我看到心理學對FB的研究,其中有一個是在瞭解FB用戶對待自己的資訊的態度。

    然後發現,大部份的FB用戶其實在上面寫的東西通常都是真的。
    反而論壇等等的地方,有的人會偽裝自己成其他角色。

    ReplyDelete
  2. 怎觉得这篇好像有某种...
    不知道,看了觉得怪怪的感觉。

    ReplyDelete
  3. 呵呵,在想,你是不是看到前陣子那個關於“人因面子書變得自戀”的研究報導所以有感而發?
    嗯,最近我也在看一本關於塗鴉藝術的書
    人其實總是渴望別人的回复與關注
    也許是要向世界證明自己些什麼
    往另一面想,面子書也許只是把這種渴望都集中起來而已吧

    ReplyDelet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