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2, 2011

今天要不要skip class?

我並不是一個乖學生,但我一定是個孝順的人

我常常在入睡前想,到底今天我爸媽的錢花得值不值得。看著今天空空的課室,因為是星期五,很多人(當地人也是)都翹課去了。
大學學費都不便宜,重點是:那是你父母給的。

想想你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去年,我的是我的iPhone,錢包可以不見、其他東西可以不見,iPhone卻不行。
因為那是用自己賺回來的錢買回來的。

人很奇怪,不會珍惜父母給自己的東西。
奇怪到,一個珍惜自己父母給的東西的人,會被稱作“乖孩子”“很乖”。
其實有什麼好乖的?這是理所當然的。
你朋友送你的生日禮物,往往都珍貴過父母每天給你花的零用錢。
為什麼?

因為付出。
朋友,是你付出你應該付出的,是你找回來的。
是一開始你沒有的,在人生途中慢慢找到的,所以珍貴。
而打從一開始,許多人一出生就活在父母的施捨之中。

在還沒有學會為父母著想之前,
不管你多麼為朋友著想,那也是只為了利益關係,那個利益是友誼。
你都不是一個“會為別人著想的人”。
所謂著想,是不為回報,處於自己的。
人對父母很少有這種情懷,無非是: 不為他們著想,他們還是父母。
當中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只要不太過分,就沒關係。

人就是抱著這種僥倖心態。

如果你的學費是你出的,我不懂,但既然我花了錢,
我就要得到“值回票價”的東西。
我堅持:再爛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
只要能學到一個“受用”的東西,這就值得了。
我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付那麼多學費的,
我父母也不是為了買我一張文憑而這麼做的,
我有更遠大的理想、更多覺得要學習的東西,而我父母相信我能追尋得到,
所以他們把錢花在這個地方,讓我繼續讀。

每天住得舒舒服服,
你多久沒有感謝你的父母了?

這個房租,雖然和朋友比較不貴,但出錢的都是父母
他們出錢,得到的卻是你、我

每天吃的舒舒服服,飯前有沒有感謝父母?

扯遠了。
關於這個skip class,你skip了如果比上課更productive做了比上課更有意義的事情
可以為人生增值,那就應該skip。

可是我自認這些skip掉的時間,會花在上網、聽歌、看戲、睡覺
睡醒也沒有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那我還有什麼理由skip class?

我上課不是因為我乖,是因為設身處地,我不希望我的錢,被自己的孩子浪費掉。
“孝順”,可以是很“理性”、很“現實”(錢錢錢錢錢)的事情。


難得炎熱的星期五午後
準備運動去

6 comments:

  1. 我想我的文笔不够好。

    最近在书局看见一本书,说两代之间的“斗争”
    书的最后,有一个附录:孩子有话说。
    有其中一个,是他想说的,也就是我想说的。
    我大略记得。。。是这样的。。。

    “我并不恨你们
    我只希望我想说的你们能听一听
    看见你们的反应
    我唯有选择沉默

    我也想
    回到当初那种纯粹自然”

    当然中间还有很一大段,我是记不得。

    那么,感谢归感谢,
    看不过眼的,不能因为是父母就勉强自己看得过眼。
    为朋友着想跟为父母着想,对我来说都一样,
    因为我都不会为别人着想。

    你可以说我对号入座,没关系。

    我也在试图长大,成熟。

    ReplyDelete
  2. 唯有離家的孩子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也唯有離家的孩子比較容易有這樣的感觸。
    剛剛跟導師還有朋友聚餐,聽很多的說他們去過什麼法國, Sweden, Germany, kili kala醬,我並沒有羨慕。雖然我每一次放假都是回家,可是,總覺得比他們幸福多了。我也不是自我安慰欺騙自己,只是我不需要他們那種享受。我,安於現況。
    其實去上課真的很多收穫,at least我是這樣啦!so....加油loh...

    ReplyDelete
  3. 一出生就活在父母的 施捨 之中:就这一句话,想说的是,一般的父母通常不会将 施捨 两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替代的字,应该是 爱吧。环境逼人,让身在外的孩子用钱用得战战兢兢而把 爱 解读为 施捨,绝对误解了父母的心意。

    ReplyDelete
  4. 關於施捨,這無關錢花得是否戰戰兢兢

    愛,是更深一個層次的行為。但是表面的行為叫做施捨。
    文中所用的“施捨”沒有褒貶,不帶任何感情,是中立的,只是為了解釋那個“行動”

    ReplyDelete
  5. “施捨”让父母看了很心疼,我比较赞成爱!

    ReplyDelete
  6. 那是你“多情”了,特別是我已聲明“中立”之後
    我要表達的只是一個行動“給”“施捨”

    這當中完全沒有否決當中的“愛”的意思
    更何況“施捨”本就是一種高尚的行為,或許是人性的根本太自利,才會認為“捨棄”當中有多少的委屈,於是“施捨”就被扭曲,變成一種“出於同情、帶著委屈的給予”的行為
    能施能捨和愛,並沒有互相衝突。

    至少我現在是這麼認為。

    ReplyDelete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