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探討關於“傳記”、“語錄”、“靜思語”、“名言”...等等的看法。
不少人,抱著遠大的理想,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對這些讀傳記的行為不屑一顧。本人覺得有需要為這些傳記平反一下。
記得多年前聽另一位朋友說到,其實3月26日“全球熄燈日”的意義,並不是以關燈一小時來達到環保,因為這根本沒用。而是靠著關燈一小時提醒沒有環保意識的人注意環保。
傳記存在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信徒去“背誦”。而是當你有一位打從心裡尊敬的人,你想介紹給別人,但...你是誰?別人憑什麼要聽你說?有本傳記,就已經顯出,這號人物是至少有被一群人認同的。起碼,你沒有你的傳記,或者你還在寫著你的“傳記”。
許多時候,我們就只有一個抽象的想法。但前人已經把他實踐出來了。對,閱讀他人的成功,並且盲目地追捧他人的成功,並不會為自己增添什麼。但我想看的是故事。一個人如何成功的過程、或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過程(別人寫的傳記,與其說是一個人真實的故事,更應該是“他人眼中的這個人”的形象描述),就足以讓自己反思,自己到底在什麼階段。
如果不屑一顧,認為只專注自己的步伐,其實自信有什麼用?當你只是自認為自己在前進,放在世界中卻是在倒退?前進與否並不是看自己是不是向前踏了一部的,在這個相對的世界,如果你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拿著3%的利息,然後忽略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而沾沾自喜,那只能說是十分可笑。
更何況我要介紹的,叫做《Google總部大揭秘》——Google如何思考?如何運作?如何形塑你我的生活?(英文名:IN THE PLEX: 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
這是現在,只要你不懂,就打開電腦問東西的地方。要去一個地方,你就上網找地圖的地方。收發文件、整理照片、甚至我現在寫blog的背後,都和G大神牽扯著一大堆關係。
它的創辦人,在大學的時候,也就是我現在的階段,就瘋狂的作夢,然後實踐。
而我,還有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獲益其中。
難道你不想知道這個人做的夢?
《海賊王》是日本乃至全世界賣的最火的漫畫(沒有之一),主人公“路飛”和自己的夥伴為了尋找終極大秘寶ONE PIECE,在“大海賊時代”克服難關,遇到挫折失敗,努力增強實力,為自己圓夢。是本人高度推薦的經典。
然後這本書,我從博客來訂了,5天之內在我的郵箱裡找到,就一直放在書櫥裡沒時間看,沒有美國時間看(哇終於可以名正言順說“美國時間”了)。然後一打開,不得了了。我找到一本,描述著現實生活裡的《海賊王》。
Google創辦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路飛,懷抱別人眼中荒唐的夢想,有熱情,而且一直在實踐。
和“大海賊時代”一樣,路飛不是第一個要找OnePiece的人,Google並不是第一個搜尋引擎。
“把全世界的資訊組織起來”和“找到OnePiece”的夢想等價。
和路飛一樣,四處募集同伴,有夢想的同伴。
這麼說,對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好像不太公平,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硬要比較,我覺得他比較像索隆,哈哈。
書,我現在只讀了第一章(全書也只有7章節罷了)“Google眼中的世界”。所以我決定在“後感”後面放一個01的編號,以防我日後決定再寫。
接下來就是故事分享啦:
關於搜尋引擎,一開始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的。你只要輸入你要找的東西,你想找的東西就會出來。
Google以前,搜尋引擎都用“尋找關鍵字”的方法。所以搜尋結果有許多“垃圾網頁”,想想,只要你在網頁裡放成千上萬的關鍵字,然後全部重複幾百輪,你的網頁就會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面了。
Page想到的是,在學術界,我們只要看一個論文被引用(也是我們最討厭的Citation)的次數越多,基本上就能斷定它越有權威。在網頁裡,同樣的,只要被連接的次數越多,而且如果連接的網頁是重要的網頁,代表這個網頁很重要。是一個循環。
只要把全部網頁做一個排名(PageRank),前面的結果就是大眾比較想找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Google在許多嘗試+改進之後,終於面世。
然後就完了嗎?
抱歉,Google十分重視“客戶回饋”和“研究”。你用search bar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
比如說:如果你search了一個字,然後你click了第一個link然後沒有回來,代表你是滿意的。
但萬一你回來,click第二個,代表第一個link不是你想找的。
等等多不勝數的“電子遺跡”都會被記錄下來。
比如,Google的回饋顯示,許多人搜尋picture of dogs後,會緊接著找picture of puppies。或者說hot water和boil water。慢慢,google就會“學”到,這些字是可以互換的。
結果後來發生了一些小問題。比如,你在查找hot dog的時候,google也會自動查詢Boil Puppies。所以Google後來改進了這個問題,『字義有上、下文決定』。在“Ghandi bio”裡面,它會了解到bio是傳記,要找的是甘地的傳記;在“bio warfare”裡,是要找生物戰爭。
還有許多小故事,比如說人名。
Google的統計顯示,1/3的搜尋詞,是新詞。而且有一部分,叫做『虛榮查詢』,也就是你,把自己的名字輸入Google,然後看會有什麼結果出來。
今天都能夠挖到不少你要看的東西出來的,但從前是不能的。
後來,Google有學會了如何辨識名字。
為什麼能夠這樣?聰明的地方,在於Google不辭勞苦的,收集許多用戶的資料(也許不少人會覺得不舒服,因為,天啊,區區幾個查詢我都等於正在被別人研究!?)。
有一段話,看了十分震嘆。作者詢問佩奇和布林,預想的google是什麼樣子的。
回答是
『它會在人類的大腦裡,當你想得到一些自己不是很明白的事情時,就會自動得到資訊。』
很荒唐?但今天,我們從電腦、到用手機Google的時候,已經證明了他們努力圓夢的步伐。
就好像,路飛的草帽海賊王今天還沒有得到OnePiece,但我們共同見證他們如何從一開始,一路闖到漁人島一樣。
在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簡簡單單的Google主頁(不同顏色的Google字樣、沒有廣告、搜尋欄、"Search"、"I'm Feeling Lucky")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然後更精彩的是,“如何成為最成功的search engine”就算了,接下來還有,公司的管理和如何獲利!!!
不然,怎麼可能走得下去?
如何讓龐大的企業集團,超過2萬人的公司,能夠保持靈活?
如何餵養這麼多的員工?
至少現在,我開始更了解每次Google東西,背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不論好壞,它都改變了世界。
記得多年前聽另一位朋友說到,其實3月26日“全球熄燈日”的意義,並不是以關燈一小時來達到環保,因為這根本沒用。而是靠著關燈一小時提醒沒有環保意識的人注意環保。
傳記存在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信徒去“背誦”。而是當你有一位打從心裡尊敬的人,你想介紹給別人,但...你是誰?別人憑什麼要聽你說?有本傳記,就已經顯出,這號人物是至少有被一群人認同的。起碼,你沒有你的傳記,或者你還在寫著你的“傳記”。
許多時候,我們就只有一個抽象的想法。但前人已經把他實踐出來了。對,閱讀他人的成功,並且盲目地追捧他人的成功,並不會為自己增添什麼。但我想看的是故事。一個人如何成功的過程、或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過程(別人寫的傳記,與其說是一個人真實的故事,更應該是“他人眼中的這個人”的形象描述),就足以讓自己反思,自己到底在什麼階段。
如果不屑一顧,認為只專注自己的步伐,其實自信有什麼用?當你只是自認為自己在前進,放在世界中卻是在倒退?前進與否並不是看自己是不是向前踏了一部的,在這個相對的世界,如果你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拿著3%的利息,然後忽略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而沾沾自喜,那只能說是十分可笑。
更何況我要介紹的,叫做《Google總部大揭秘》——Google如何思考?如何運作?如何形塑你我的生活?(英文名:IN THE PLEX: 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
這是現在,只要你不懂,就打開電腦問東西的地方。要去一個地方,你就上網找地圖的地方。收發文件、整理照片、甚至我現在寫blog的背後,都和G大神牽扯著一大堆關係。
它的創辦人,在大學的時候,也就是我現在的階段,就瘋狂的作夢,然後實踐。
而我,還有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獲益其中。
難道你不想知道這個人做的夢?
然後這本書,我從博客來訂了,5天之內在我的郵箱裡找到,就一直放在書櫥裡沒時間看,沒有美國時間看(哇終於可以名正言順說“美國時間”了)。然後一打開,不得了了。我找到一本,描述著現實生活裡的《海賊王》。
Google創辦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路飛,懷抱別人眼中荒唐的夢想,有熱情,而且一直在實踐。
和“大海賊時代”一樣,路飛不是第一個要找OnePiece的人,Google並不是第一個搜尋引擎。
“把全世界的資訊組織起來”和“找到OnePiece”的夢想等價。
和路飛一樣,四處募集同伴,有夢想的同伴。
這麼說,對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好像不太公平,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硬要比較,我覺得他比較像索隆,哈哈。
書,我現在只讀了第一章(全書也只有7章節罷了)“Google眼中的世界”。所以我決定在“後感”後面放一個01的編號,以防我日後決定再寫。
接下來就是故事分享啦:
關於搜尋引擎,一開始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的。你只要輸入你要找的東西,你想找的東西就會出來。
Google以前,搜尋引擎都用“尋找關鍵字”的方法。所以搜尋結果有許多“垃圾網頁”,想想,只要你在網頁裡放成千上萬的關鍵字,然後全部重複幾百輪,你的網頁就會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面了。
Page想到的是,在學術界,我們只要看一個論文被引用(也是我們最討厭的Citation)的次數越多,基本上就能斷定它越有權威。在網頁裡,同樣的,只要被連接的次數越多,而且如果連接的網頁是重要的網頁,代表這個網頁很重要。是一個循環。
只要把全部網頁做一個排名(PageRank),前面的結果就是大眾比較想找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Google在許多嘗試+改進之後,終於面世。
然後就完了嗎?
抱歉,Google十分重視“客戶回饋”和“研究”。你用search bar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
比如說:如果你search了一個字,然後你click了第一個link然後沒有回來,代表你是滿意的。
但萬一你回來,click第二個,代表第一個link不是你想找的。
等等多不勝數的“電子遺跡”都會被記錄下來。
比如,Google的回饋顯示,許多人搜尋picture of dogs後,會緊接著找picture of puppies。或者說hot water和boil water。慢慢,google就會“學”到,這些字是可以互換的。
結果後來發生了一些小問題。比如,你在查找hot dog的時候,google也會自動查詢Boil Puppies。所以Google後來改進了這個問題,『字義有上、下文決定』。在“Ghandi bio”裡面,它會了解到bio是傳記,要找的是甘地的傳記;在“bio warfare”裡,是要找生物戰爭。
還有許多小故事,比如說人名。
Google的統計顯示,1/3的搜尋詞,是新詞。而且有一部分,叫做『虛榮查詢』,也就是你,把自己的名字輸入Google,然後看會有什麼結果出來。
今天都能夠挖到不少你要看的東西出來的,但從前是不能的。
後來,Google有學會了如何辨識名字。
為什麼能夠這樣?聰明的地方,在於Google不辭勞苦的,收集許多用戶的資料(也許不少人會覺得不舒服,因為,天啊,區區幾個查詢我都等於正在被別人研究!?)。
有一段話,看了十分震嘆。作者詢問佩奇和布林,預想的google是什麼樣子的。
回答是
『它會在人類的大腦裡,當你想得到一些自己不是很明白的事情時,就會自動得到資訊。』
很荒唐?但今天,我們從電腦、到用手機Google的時候,已經證明了他們努力圓夢的步伐。
就好像,路飛的草帽海賊王今天還沒有得到OnePiece,但我們共同見證他們如何從一開始,一路闖到漁人島一樣。
在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簡簡單單的Google主頁(不同顏色的Google字樣、沒有廣告、搜尋欄、"Search"、"I'm Feeling Lucky")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然後更精彩的是,“如何成為最成功的search engine”就算了,接下來還有,公司的管理和如何獲利!!!
不然,怎麼可能走得下去?
如何讓龐大的企業集團,超過2萬人的公司,能夠保持靈活?
如何餵養這麼多的員工?
至少現在,我開始更了解每次Google東西,背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不論好壞,它都改變了世界。
梦想没有办法跟别人分享,对我来说是最深的体悟.
ReplyDelete如果每次都对别人介绍自己的梦想和理念,还引用一堆"我的最爱名人语录",别人只会把你当白痴看.
不要做这么笨蛋的事情,没有必要把自己变成别人眼中的自我感觉良好.(除非你遇到真正的伙伴)
至于,"只走自己的路,无法确定是在前进或后退",坚定的走,就必须抬起头,为什么要抬起头?因为你要看方向啊!所以你会看到传记语录,这也不是问题,只要你不是整天把连埋在传记里,忘了看前路,别人问你要去哪里,你只能讲语录...悲哀啊!
好书!
ReplyDelete啊,身怀感触!
ReplyDelete啊,身怀感触!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