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很忙的,可是昨天放學回家提不起勁,看到朋友無所事事,就介紹他看3 idiots
哇,3個小時啊,而且是印度戲
我只能說,這是一部不可不看的印度戲,
3個小時?不會覺得悶的啦
很真誠的感動、無厘頭、一些梗,
尤其不得不佩服整部戲的起伏,極度歡樂的Aal Izz Well歌,
切換到最赤裸裸的現實
還有電影穿插的手法,現在與過往的銜接處理的恰到好處,
必要的時候喂你一點點信息,留下一點點不是太難的伏筆
我覺得“不是太難的伏筆”對今天的電影很重要
現代人已經被喂慣了,憑大家看書少、看戲多這個表面現象大概能看出一二
我不是說大家看電影的時候都沒有思考
至少自己就認識很多“電影咖”
只是大眾就是如此,電影院出來,
一句“很好看啊”“不好看的”就把電影拋在腦後,
完全沒有注意電影的處理手法、高明之處、為什麼要這樣那樣、
什麼橋段是為了什麼、一些assumptions、哪一些是商業鏡頭
音樂、配樂的作用、燈光等等等等說不完
當一個事物的被關注程度普遍下降,
電影拍攝公司在不得不犧牲的時候(資金問題等等)
就會選擇這些地方下手
所以商業電影越來越多、越來越膚淺
注重“電腦科技”“再造場景”等等而非更高層次的東西
然後惡性循環(有時我覺得,“惡性循環”應該是我腦海中最常出現的觀念)
觀眾把電影看得越來越表面
而且,“伏筆”的特性就是,如果沒有被發現,
就會被忽略然後完全忘記了
——商業角度來看,乾脆犧牲這個鏡頭,這個伏筆
所以“不是太難的伏筆”很重要。
你說再簡單的戲都有伏筆?
不是,伏筆是從最不起眼的東西延伸出來的,
可總不是每個伏筆都要像偵探小說/電影那麼神乎其技
卻也不能平平無奇
(以下內容將滲透大量劇情,慎讀)
3 idiots某個方面拍得很表面,
我可以想像編劇的思路應該是從電影的後面開始想去前面
> 要顯出大學生不應該是死讀書、而是活用、教育系統的漏洞(這是主題,中心思想)
> 既然這樣,就專門描述 Engineering Students啦
> 最後要有一幕是關於Practical而不是死腦筋的
> 安排一場水災然後停電,有一個孕婦羊水破了,要生了
> 故事就take place at 學校啦,這樣學生才能參與
> 既然這樣,應該是學校主任的女兒,比較可能出現在學校
> 那主任就理所當然定為開始的”反派角色“,因為學生機智的利用學到的東西救了自己的孫子,所以有所轉變(電影的元素之一就是轉變)
> 可是停電哦,那要用engineering來製作發電的儀器
> 所以之前安排了一個學生和主任之間的賭注,說可以用汽車的蓄電池供應電源
> Engineering學生總部可能懂得接生吧!?所以應該要有醫生指導
> 醫生哪裡找?不可能忽然有一個醫生,水災的半夜在學校吧?
> 角色加多一個人,是孕婦的妹妹,也就是主任的另一個女兒,合情合理
> 醫生妹妹如果在現場就沒戲了,因為不夠緊張,所以安排一場吵架,讓醫生妹妹和孕婦姐姐分隔兩處
。
。
。
。
。
從後往前想其實一點也不簡單,
最難的是如果讓每一個細節鑲嵌在一起而不覺得唐突
3 idiots就是這樣
如果你還沒看、又看了我故意滲透的劇情,你還是應該要看
因為已經看了一次的我,看到朋友看,還是忍不住坐下來完完整整看了3個小時
這是很難得的一部讓人省思的好電影~
ReplyDelete在想何時有時間要在看多一遍=]
今天在yyy家看了1次,不错罗,耽误了我们拜年的行程。
ReplyDelete所以我们都以“都是那3 idiots害我们迟到的”。
而刚巧今天我也是载着3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