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7, 2011

《Google總部大揭秘》讀後感:這是一本《海賊王》

苦於找不到適合的開頭,然後很巧合的看到友人update的status,可以延伸出我的開頭。
所以進入主題之前,先來探討關於“傳記”、“語錄”、“靜思語”、“名言”...等等的看法。
不少人,抱著遠大的理想,努力的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思想深度的人,對這些讀傳記的行為不屑一顧。本人覺得有需要為這些傳記平反一下。

記得多年前聽另一位朋友說到,其實3月26日“全球熄燈日”的意義,並不是以關燈一小時來達到環保,因為這根本沒用。而是靠著關燈一小時提醒沒有環保意識的人注意環保。

傳記存在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信徒去“背誦”。而是當你有一位打從心裡尊敬的人,你想介紹給別人,但...你是誰?別人憑什麼要聽你說?有本傳記,就已經顯出,這號人物是至少有被一群人認同的。起碼,你沒有你的傳記,或者你還在寫著你的“傳記”。

許多時候,我們就只有一個抽象的想法。但前人已經把他實踐出來了。對,閱讀他人的成功,並且盲目地追捧他人的成功,並不會為自己增添什麼。但我想看的是故事。一個人如何成功的過程、或者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的過程(別人寫的傳記,與其說是一個人真實的故事,更應該是“他人眼中的這個人”的形象描述),就足以讓自己反思,自己到底在什麼階段。

如果不屑一顧,認為只專注自己的步伐,其實自信有什麼用?當你只是自認為自己在前進,放在世界中卻是在倒退?前進與否並不是看自己是不是向前踏了一部的,在這個相對的世界,如果你在銀行裡存了一大筆錢,拿著3%的利息,然後忽略每年5%的通貨膨脹率而沾沾自喜,那只能說是十分可笑。

更何況我要介紹的,叫做《Google總部大揭秘》——Google如何思考?如何運作?如何形塑你我的生活?(英文名:IN THE PLEX: 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

這是現在,只要你不懂,就打開電腦問東西的地方。要去一個地方,你就上網找地圖的地方。收發文件、整理照片、甚至我現在寫blog的背後,都和G大神牽扯著一大堆關係。

它的創辦人,在大學的時候,也就是我現在的階段,就瘋狂的作夢,然後實踐。
而我,還有我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你,都獲益其中。

難道你不想知道這個人做的夢?


《海賊王》是日本乃至全世界賣的最火的漫畫(沒有之一),主人公“路飛”和自己的夥伴為了尋找終極大秘寶ONE PIECE,在“大海賊時代”克服難關,遇到挫折失敗,努力增強實力,為自己圓夢。是本人高度推薦的經典。

然後這本書,我從博客來訂了,5天之內在我的郵箱裡找到,就一直放在書櫥裡沒時間看,沒有美國時間看(哇終於可以名正言順說“美國時間”了)。然後一打開,不得了了。我找到一本,描述著現實生活裡的《海賊王》。

Google創辦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是路飛,懷抱別人眼中荒唐的夢想,有熱情,而且一直在實踐。
和“大海賊時代”一樣,路飛不是第一個要找OnePiece的人,Google並不是第一個搜尋引擎。
“把全世界的資訊組織起來”和“找到OnePiece”的夢想等價。
和路飛一樣,四處募集同伴,有夢想的同伴。

這麼說,對另一位共同創辦人好像不太公平,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硬要比較,我覺得他比較像索隆,哈哈。

書,我現在只讀了第一章(全書也只有7章節罷了)“Google眼中的世界”。所以我決定在“後感”後面放一個01的編號,以防我日後決定再寫。

接下來就是故事分享啦:

關於搜尋引擎,一開始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的。你只要輸入你要找的東西,你想找的東西就會出來。
Google以前,搜尋引擎都用“尋找關鍵字”的方法。所以搜尋結果有許多“垃圾網頁”,想想,只要你在網頁裡放成千上萬的關鍵字,然後全部重複幾百輪,你的網頁就會在搜尋結果的第一面了。

Page想到的是,在學術界,我們只要看一個論文被引用(也是我們最討厭的Citation)的次數越多,基本上就能斷定它越有權威。在網頁裡,同樣的,只要被連接的次數越多,而且如果連接的網頁是重要的網頁,代表這個網頁很重要。是一個循環。
只要把全部網頁做一個排名(PageRank),前面的結果就是大眾比較想找的。

抱著這樣的想法,Google在許多嘗試+改進之後,終於面世。

然後就完了嗎?

抱歉,Google十分重視“客戶回饋”和“研究”。你用search bar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
比如說:如果你search了一個字,然後你click了第一個link然後沒有回來,代表你是滿意的。
但萬一你回來,click第二個,代表第一個link不是你想找的。
等等多不勝數的“電子遺跡”都會被記錄下來。

比如,Google的回饋顯示,許多人搜尋picture of dogs後,會緊接著找picture of puppies。或者說hot water和boil water。慢慢,google就會“學”到,這些字是可以互換的。

結果後來發生了一些小問題。比如,你在查找hot dog的時候,google也會自動查詢Boil Puppies。所以Google後來改進了這個問題,『字義有上、下文決定』。在“Ghandi bio”裡面,它會了解到bio是傳記,要找的是甘地的傳記;在“bio warfare”裡,是要找生物戰爭。

還有許多小故事,比如說人名。
Google的統計顯示,1/3的搜尋詞,是新詞。而且有一部分,叫做『虛榮查詢』,也就是你,把自己的名字輸入Google,然後看會有什麼結果出來。

今天都能夠挖到不少你要看的東西出來的,但從前是不能的。
後來,Google有學會了如何辨識名字。

為什麼能夠這樣?聰明的地方,在於Google不辭勞苦的,收集許多用戶的資料(也許不少人會覺得不舒服,因為,天啊,區區幾個查詢我都等於正在被別人研究!?)。

有一段話,看了十分震嘆。作者詢問佩奇和布林,預想的google是什麼樣子的。
回答是
『它會在人類的大腦裡,當你想得到一些自己不是很明白的事情時,就會自動得到資訊。』

很荒唐?但今天,我們從電腦、到用手機Google的時候,已經證明了他們努力圓夢的步伐。
就好像,路飛的草帽海賊王今天還沒有得到OnePiece,但我們共同見證他們如何從一開始,一路闖到漁人島一樣。

在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簡簡單單的Google主頁(不同顏色的Google字樣、沒有廣告、搜尋欄、"Search"、"I'm Feeling Lucky")並不是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然後更精彩的是,“如何成為最成功的search engine”就算了,接下來還有,公司的管理和如何獲利!!! 
不然,怎麼可能走得下去?
如何讓龐大的企業集團,超過2萬人的公司,能夠保持靈活?
如何餵養這麼多的員工?

至少現在,我開始更了解每次Google東西,背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不論好壞,它都改變了世界。

Tuesday, December 20, 2011

《華麗的冒險》


偶爾就會唱起陳綺貞《華麗的冒險》

不願放開手
不願讓你走
瘋狂的夢   沒有了你
又有什麼用

(感覺上差不多可以做海賊王的其中一首主題曲了)

生活中有太多“不願”發生的事情
可是不願是一回事
許多人還是讓不願發生的事情發生了
之後轉移目標讓自己沒有那麼難受

多久沒有執著了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1

一種極致

試快考完的時候,才慢慢發現自己21歲了
什麼年少輕狂已經在身上找不到什麼留存的地方

我某個角度真的是很幼稚
到一個程度我發現我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停留在一個點
是幾時開始停留的我也不知道
這其實很恐怖
0.01和0.02很接近,0.02和0.03又很接近,
這樣推演下去,0其實也和100很接近
因為我每天醒來,覺得和昨天沒什麼不同,就繼續正常的活下去
然後過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赫然發現那個“不一樣”
而我竟然不自覺的帶著這份“不一樣”過了那麼久

從畢業後跑去工作再讀書,
身邊淨是小過我的照理來說的“弟弟”“妹妹”
然後我很沒有隔閡的竟然就和那麼多人混在一起
如果是玩樂就算了,玩樂不分年齡
但如果我看到認真的時候,我竟然也只和一群人一樣
那我花掉的時間到底都在做什麼
於是很幼稚的我,是不是就不知不覺讓自己不要認真起來
就玩玩,就瘋瘋癲癲
原本以為關上自己的門,就能調整

然後發現做工的時候,
明明身邊都是和自己平輩的人,為什麼就是習慣性的
把他們當做大過自己的
我才開始在意,那些你們說的“很幼稚”

不應該有什麼藉口了......吧?
人終究需要兌變,難道還欺騙自己,能夠一世留在一個階段
可悲的不只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一天一天長大
我們慢慢從狂妄,變成廢,變成越來越少的幽默,然後沉默
慢慢學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說多過想變成想多過說
慢慢發現自己越來越多“那個時候”的朋友,
慢慢失去交新的能夠交心的朋友,
因為潛意識一直在告訴自己自己已經有了能夠交心的朋友
然後一方面覺得新的朋友,不如“那個時候”的朋友來得了解自己
其實“那個時候”早已遠去

找到一個愛的人,好好愛就夠了
朋友,到底是不是交到朋友就夠了?
兄弟、知己、姐妹是不是就免了,讓“那個時候”的朋友來擔任這些心裡的位子
然後就發現兄弟都是以前的

靠人家靠家人輕輕鬆松活到21歲,
會有一種21年過眼雲煙地好過的感覺
下一個21年我要怎麼過,其實再也不應該靠人
我一點都不獨立

到底前面這個21年我靠著別人,浪費了多少時間
做了多少半桶水的事情?
為什麼沒有多少個能讓我有一種絕對的自信的事情

我的人生是為了追求一種極致
努力選擇做自己認為能夠幫助自己追求自己要追求的東西的事情
卻遲遲看不到一種結果



我依然平平無奇。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我的生日,感謝在身邊的你

因為BlogPost太長了,所以分成兩半
《我的生日,感謝在遠方的你》
——
接下來是我身邊的人
我三個Housemate“無怨無悔”地做了我的Housemate快4個月了
水晶整天給大家欺負,但也樂在其中(應該是)
常常重新叫醒已經醒了又睡回去的我
是我很重要的朋友,因為我忘記的功課和考試她都會記得
講廢話的時候又夠廢、然後也可以說正經事
Jun自從有一天半夜去Wal-Mart的時候唱“轉啊轉啊七彩霓虹燈”後
每個晚上都特別廢
常常幫我們處理一些繁瑣的小事
也帶給我們很多歡樂,幫我們一起欺負人
哈哈哈
ChoorHong也是我的roommate,時不時就從我背後丟來一句廢話
然後我要回答他的時候,他就
“啊我沒有時間跟你講那麼多”
還有每次沖涼前都習慣性“我現在可以沖涼嗎”
“不可以”“為什麼”“因為今天是星期二”
等等這種沒頭沒尾的話

我的鄰居是4.5個男生
有0.5個不是住隔壁,不過和隔壁的關係很好,所以常常來
Nicholas很喜歡唱歌,去Minnesota的時候坐在副駕駛座
一醒來就唱歌給我聽、唱完就繼續睡覺,
害開車的我情緒一直上上下下、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哈哈哈
然後也有很獨特的廢
CheeHin據說是最會照顧大家的,
最夠力的是煲湯,真的很超級好喝,有一天我一定會成功偷師
YiJun是“大佬type”,有想法又很有種
整天把錢花在捨得花的地方,買了一架電視和xbox,
弄到大家整天心神不寧,最近一醒來就要去打一場NBA
ZhaoHao很少說中文,可是總算是給我們搞到
除了新年之外,有時也會shoot一兩句華文出來
那0.5個是ShuBoey
絕對不是因為他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的關係(雖然隔壁是這麼說啦)
真的是廢到一個點的傢伙,又有很多背後的小動作
過後什麼東西都要賴我,啊哈哈哈,廢

我的鄰居的組合很特別,整天都有很多pattern和happening
除了訓練到我們現在也習慣不鎖門
也開發了我很多pattern =..=

因為個人因素不想慶祝生日,
所以友人很給面子的就不慶祝,擅自把“不是很好吃”的蛋糕吃完了
可是還是收到一雙ZARA的鞋
要很感謝Crystal, Jun, WoanLing, Vivian
(我不懂Crystal到底和他們收了錢沒有,啊哈哈)

WoanLing應該是Lincoln最健康的人
又不喝冷水、三天兩次就泡參
整天罵喝冷水的Crystal,
然後也許是因為我整天假假拿Crystal的電話回她的message
(沒辦法,每次我玩temple Run到一半就會有message進來
所以我又名YiJi, Crystal's iPhone Assistant, 比Siri還強)
最值得說的是,她的反應和Crystal有得fight
讓常常被欺負的crystal也忍不住參一腳欺負她
可能沒有欺負啦,不過背後整天和我說“欺負woanling很好玩”

Vivian和WoanLing一樣住在Cather(算是“宿舍”)
廢點也與眾不同,最討厭人家浪費食物
然後喜歡把不同的文具放到自己的頭上

謝謝送鞋子的四個人

然後也謝謝平時在這裡很多照顧的朋友們
HonKee之前無怨無悔的載我們去Wal-Mart不懂去了多少次
而且因為很會煮東西,讓大家一知道他有煮我們就很想去他家
也帶過我們去Kansas轉了一圈,教我們很多在這裡活下去的tips

還有太多太多朋友
啊呀真的太多了,寫不完
打羽球的、談天的、讓我問東問西的、常常幫忙的
真的很謝謝你們
——
找不到照片放,所以跑去偷朋友的照片
分別是Crystal和ShuBoey生日時拍的



重post生日寫的status(修改)
我有時不時就寄給我充滿創意的parcel的家人、能夠隨時call過去聊電話的媽媽、把我當孩子一樣的阿姨、很nice又可以一起廢的親戚們、體貼又可愛的女朋友(動作可愛啦動作,人很漂亮)、很多分散各地但久久就會message我poke我email我的老友、有知心的知己、有很多pattern又好相處的house mate、有過了幾個月還記得我相機的filter卡在鏡頭前面然後找到文章share給我看教我怎樣拿出來的朋友(今天早上拿出來了)、有形形色色(哈)又互相幫忙的鄰居(加上一個很會煮湯的)、有玩樂的夥伴、有談心的朋友、有主動找我談天的朋友、有把我講過的話寫在紙條上貼在門後面的朋友、有太多明明不是很熟悉但感情又很好的朋友、有很多曾經很熟悉最近卻很少聯絡可是一見面還是老樣子的朋友、有太多生命中很特別的人、有太多恩人
人生,就是為了遇見更多的人,看自己能寫出什麼故事。
我一定是很幸運很幸運
明明普普通通,卻遇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人
然後讓我好好的活到今天
謝謝你們 =)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我的生日,感謝在遠方的你

其實這篇文章拖了多久,就代表這份感謝我一直放在心上多久
我有時只能承認,我的記憶力並不如許多人那麼好,
只要沒被提醒、提起,就會輕易的忘記

只是我一直沒時間寫,又怕漏掉了不想漏掉的人
於是寫一下,save draft,隔幾天又寫一下,就拖了半個月

生日,除了是感謝的日子,也是許久未見的老朋友有一個藉口找你聊天/祝福你的日子
依稀記得去年的status是這樣寫的
那時看著自己的wall上面數不完的wall post,我在想有多少個是被FB提醒的呢
畢竟生活太忙,不是FB,許多未見面的朋友的生日,一不小心就忘記了

然後另一方面,基本上“感謝文”這種東西,是一種炫耀
炫耀給大家看你正在感謝著的東西
但不是那樣的,我很幸運得到的幸福,都是你給的

話不多說,開始感謝
(啊對了,排名“普遍上”不分先後)
——
家人的寫在上一篇了,《我的生日,感謝我的家人》
——
我親愛的阿禎,生日那晚whatsapp來了一封她製作的生日卡
後來在信箱裡收到,很開心
雖然距離很遠,感謝你一直在我身邊,不曾離去
雖然大家平時都很忙,但三兩封簡單的信息,都能讓我最真實的感受你
肉麻的話留在我們的簡訊裡面就好,呵呵呵
^_____________^
——
開信箱收到阿禎的信的時候,還有另外兩封
一封是我二姨的,信封上竟然有“坐在木桶上的路飛”
是手工畫的,哇感動死了
21年來,我除了是我爸媽的兒子,我也是我二姨的兒子
很小的時候,覺得二姨很嚴肅(鱷魚)
啊沒有啦,不關鱷魚的事情,是因為自己真的太小
結果慢慢慢慢,都不懂是二姨越來越廢,還是我越來越懂得欣賞二姨的廢,我才發現我的二姨真的是很好很好
不變的是,我一直都被“籠罩”在幸福之下,今天也是
然後二姨終於“出海”了,開始看One Piece了,哈哈哈哈
另一封信是表姐“彤彤”的聖誕看
因為住在麻坡,所以小時候比較少見面,現在也是很少見面,可是不懂為什麼感情就是很不錯
全都要感謝表姐,因為很廢地會拉我出去唱K走走做廢的事情,讓我有種“異樣”的歸屬感
——
童軍的朋友們很有義氣的,希望我生日的時候不會發生天災。以往的日子像沒有離開過一樣。
像家人一樣的存在。
後來的每次gathering都有很多很多“廢話”,更慶幸的是事後總會有人記錄下來。
身邊很幸運的,總是有記憶力很好的人。
其中一位和我很好的台灣童軍David,還特地跑來我的wall寫“聖旨”來祝我生日快樂,只是我忘了我們幾時開始是這種主僕關係。
讓我想起以前他整天就一整張“作文紙”的信,讀到我半死(讀太快也會被罵“我寫那麼久你讀那麼快 )
——
我中學最最最好也最特別的朋友胡凱祺小姐的祝福和阿禎的信一起“偷渡”過來的
讓人感動的是,12:00的時候收到兩封信息,除了阿禎的,就是祺的
喂,很貴啊....Facebook留個言就好了嘛

然後我小學很喜歡的女生,後來變成唯一一個還有聯絡的小學朋友
葉慧儀小姐,每一年都沒有忘記過我的生日
小我6天的她,每次都很準時提醒我6天之後要回祝她
害我從來沒有“主動”給我生日的祝福
——
有兩個11月26號生日的朋友,也許因為這樣
所以我也收到祝福了
慧婷有一年很忽然地送了我一件T恤,在學長團的時候
然後讓我很愧疚
儷馨是有一年學長團實習營的時候我的組員,
那一組,是在學長團也沒什麼發光發熱的我的最驕傲
——
我的幹妹妹,采詩和采杏從台灣和中國也跑來留言
在新加坡很久沒見面的文翰也留言
到後來還是我契妹的惠婷也還是記得
小孩子靜茵也記得
然後在Taylor認識的Katrina竟然也記得,有點意外
——
因為blog很長,所以分成兩半
《我的生日,感謝在身邊的你》

我一定是很幸運很幸運
明明普普通通,卻遇到很多不可思議的人
然後讓我好好的活到今天
謝謝你們 =)

我的生日,感謝我的家人


媽的,我真的太幸福了
幸福的程度,看開頭兩個字的威力就夠了。

為我的生日做了很多準備,把FB的生日日期隱藏了起來,
結果卻還是收到了很多真心,還有溫暖。

Thanksgiving Break結束從Minnesota回來Lincoln
公寓門口上貼著最不喜歡看到的”We missed you”,郵寄公司
其實可以打了勾勾,放進信箱,郵局會再上門一次,
可是不知怎的,就是打算走到郵局一趟,
在自己生日的早上。

是家裡寄來的包裹。
天氣很冷,到郵局的時候,手都凍僵了。
郵局坐落的地方,感覺上就像這個城市的最邊緣,
火車站旁。
建築物有點復古,在巷子裡看到一輛重型機車,沒有上鎖。
扯遠了,和重型機車沒有關係。
郵局的阿姨竟然說沒有我的包裹,再三確認,
原來我的名字被放在”T”開頭的地方,
他們把我的Jing誤認成Last Name,再把J誤認成T

回途卻很溫暖,因為我和媽就這樣談天到巴士站,
然後不想在巴士上講電話,到家了才再繼續通話。

包裹總是充滿驚喜的氣息,
雖然裡面有什麼自己大多是知道的,
更何況我家人都很有創意的,放了一些很有創意的東西。

我開了包裹,就一樣一樣把東西拿出來,然後和媽談天
其中有兩雙Jazz Star的鞋
Just in case 你不知道,就是那種“翻版的All Star/Converse鞋”)
因為美國很難買到Conversetype的鞋,有的話就正版,很貴
就托我媽寄過來
結果電話裡,我媽不懂重複了多少次
“快點拿那個鞋來穿,我很怕size買錯了”
我很想說她很囉嗦,不過又覺得很爽
哈哈我媽對我很好很好很好

我媽平時很忙,見客戶、打電話(做生意啦不是煲粥)
很慶幸雖然她不是用iPhone,至少是用一架smartphone
不是很smartsmartphone,應該說很蠢
可是蠢極有限,至少可以用WhatsappFacebook
所以我就能得得空就找一下我媽聊天
比較容易找得到

我爸就更忙,也是見客戶也是打電話然後跑來跑去
可是他要有“有得按”的電話
所以還是用著他一直用著的Nokia

我爸和我就沒那麼常聯絡
在家,我爸和我妹是比較一派的,我和我媽是比較一派的
父女整天打打鬧鬧,反正是比較吵
母子比較靜
我爸和我除了在“廢點”很高(很有興致)的時候,
其餘時間都是一種蠻嚴肅的存在
嚴肅,但是不會不自在
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就慢慢了解我爸的感覺
然後我爸對我的發育(啊錯了,是成長)應該也“挺”滿意
看我錯的,慢慢也不糾正
想起我小時候常常被罵
也許我爸的思想開始轉變成
錯了就要接受教訓,才能夠真正學習
“被罵”並不是教訓,所謂的教訓,是一種代價
就好像亂亂說話,久了發現自己身邊沒有朋友,
那就叫做代價
因為這種代價,我們才會真正去改過
反而如果一味罵一個人亂亂說話,只會適得其反,叛逆

反正我就比較少“直接”和我爸聯絡
都是用“留言”的方式

我爸一向有他的方式的低調
所以千呼萬喚都不肯開一個FB account
結果我和妹出國的時候,我爸就開了一個
當然是privacy set到很嚴,Friends只有我家人
然後常常留言給我們,
有時報告行程、有時交代事情、有時寫日記

然後不管我說了多少次,
“寄包裹用by ship的就好,我可以等,我不急”
他就是不要聽
就是要by AIR,然後幾十塊的郵費變成幾百塊

這是我爸“男人的浪漫”
哈哈哈
他看了一定覺得很肉麻

我妹呢在我來美國半個月後也跑去台灣唸書了
(希望是真的有好好在念)
然後我驚奇的發現,我很久都沒有和她Skype
還好我們是那種“不會疏遠型”
我妹是那種出去看到適合我/feel的東西
就會買給我的人
boxer都會買給我然後逼我在家裡穿

跑去台灣了也不例外
原本要寄一份包裹,結果竟然被退回
(可憐)
不過我還是收到了那份包裹,在心裡

而且我妹是一個很好的妹妹,
只要我每次說
“小米,我去年的生日願望……..
她就會幫我完成我要做的事情(哈哈哈)

我實在是太幸福了
我的生日… =)
還有很多很多朋友的祝福,
我想“朋友們”就可以多寫一篇了
所以就不寫在這裡。

生日一直都是“母難日”
其實更完整一點應該是“父憂母難日”
所以父母都要感謝,要很感謝。

兩個東西要分享:
1. 艾斯的“我出生在世上真的是件好事嗎”
“活下去你就知道了”

和多年以後,臨死之前的“謝謝”

2. 忽然就讀到余光中的詩,就分享一下好了
余光中 母難日三題之一 今生今世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 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盪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家裡寄來的包裹有一份星洲廣場

在繼續寫下去之前,我暗自敲定,有一篇blog要寫“家裡寄來的包裹”

我想我許多想像和點子,都遺傳自家人
面對生活,大家都有嚴肅的一面、艱辛的耕耘、需要要緊牙關的時候
但這掩埋不了我們骨子裡的“廢”

廢是一種生活態度
與原本的字義不同,文字隨社會而產生而有意義
時代在改變,廢這個字的註解也需要得到新的詮釋,我認為
廢,是一種創意、一種苦中作樂的本能、一種浪漫、或者一種溫暖
好啦,我過度美化了

而且也離題了

反正我廢廢的家人們,寄來的廢廢的包裹
創意無窮、一樣一樣拿起來都會讓人想笑,然後打從心裡覺得溫暖
每次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東西
在知道它們的使命/意義 or 了解背後的故事後
總是讓我會心一笑、或者傻笑、或者會有想寫blog的衝動(胡亂搪塞的)

第二個包裹,我是邊和媽通話,邊把東西一件件拿出來的
有什麼,我為什麼要告訴你們?哎呀反正你們也不知道那個意義

放下電話,一個星期之後,我再度拿起那份藏在包裹裡的《星洲廣場》
再度思索它的使命/它會出現的原因

其實一打開我就知道應該直接從“作者”下手
可就是看漏了

一個禮拜之後才發現
幾個月以前,在Facebook的comments裡,三不五時可以看到一些“人肉搜尋”的訊息
好像消失了一樣,
我們那位情人節的時候給我們哀求到不能上課
(情人節哦!都可以變成哀求的理由 =..= 中學老師真難做)
只好寫了一首詩給我們,情詩

《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是我唯一一首背起來的、別人的情詩

還有一次是放學之後在Taman Ulek(還是Midah!? 糟糕,開始慢慢忘記地名了)
吃火鍋
一夥人吃火鍋
真的是很多很多很多人....
而且她很高,差不多和我一樣高 (站上椅子之後)

這樣的中文老師哪裡找,對不對?
所以後來我們果然是找不到她了... 不懂她躲在哪裡看《浪客行》
真的是: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好啦,是我們沒有很很很狠狠的認真去找
不過找到蛛絲馬跡的,竟然是我家人!?(嚴格來說是老豆)

哈哈
S6S1 的,在升級變成S7S1之前,
到底誰能找到神話中的“陳淑君”?
(在朋友的名字後面加“老師”很奇怪耶,
特別是連校規也沒有了的情況下)

* 感謝張凱文 (屢試不爽) 的Facebook Photo Album: those were the days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距離上次

距離上次寫blog,是很久遠的半個月前
半個 月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
有被記下來的,有被遺忘了的
只是生活太忙....

好幾篇想寫的在那種轉啊轉的,遲遲還沒寫出來
沉澱?已經沉澱到快要遺忘了....

有一篇是感謝文,裡面要順便加入余光中的詩
有一篇我要寫我自己的那些年,開頭是“初三那一年,我的《吾愛吾校》得了作文比賽冠軍”
有一篇想寫我快要沒時間了,一邊寫,一邊考慮,調整心態,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天....我還有好多東西要做....
考試將近的時候,就會忽然有很多東西要做的啦
要讀的文章雜誌一大堆,沒有時間看
我爸寄來的亞洲周刊(不知道為什麼封面都被撕掉了)還有天下雜誌
我的Money Magazine這期的主題是Make Money in 2012

世界,晚安
期望明天的時間,過得再慢一些、再慢一些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Monday, November 14, 2011

《星空》觀後感 沒有一起長大的童年

開始是因為看見朋友的牆上(Wall)看到五月天《星空》的MV,
才發現又一部需要看的電影正在上映。

我的評分:
豆瓣抄來的電影資料:
导演林书宇                                                                               编剧几米 / 林书宇
主演徐娇 / 林晖闵 / 刘若英 / 庾澄庆 / 桂纶镁                       类型: 剧情 / 爱情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11-03(中国大陆/香港) / 2011-11-04(台湾)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Starry Starry Night
IMDb链接: tt2084098                                                官方小站: 《星空》

遠在美國,看華人電影是不簡單的事情。
我還是喜歡電影院的,但有心無力,不是不願意支持正版,
只是完全沒有啊...DVD也還沒上,真要我買也買不到。
日後我發達了,我會回來支持正版的 =..= 再怎麼說,這是一部好電影。

是,很不合乎邏輯。因為是“改編”幾米的wor....
但很貼近現實。

平平淡淡看了1個小時20分鐘,然後忽然發現自己竟然被touch到了
青春太過燦爛,燦爛到童年似乎被遺忘了。
故事發生是在青春的開始,13歲的小美,帶著自己的童年,展開第一個青春時期的夏天。
其實世界本來就沒有那麼美好,
而且其實大家都接受得了不美好的世界,
但需要的是時間。
更何況,13歲是我們以為自己已經認識了世界的年齡,
才發現原來的世界都在崩塌,新的世界(不是《海賊王》的新世界)正在成形。
不是逐漸的成形,而是忽然就一整篇的出現在眼前。
後來我們發現,童年的消逝是“必經”的,卻忘了在當下,
那已經是我們的全部。
有太多想法、太多看到的卻不被了解的、太多心裡的七上八下,
都只能留在心裡了。

小兔子,再也沒有變成大兔子;小象,也沒有變成大象。
唯一長大的,好像只有我自己。

童年腦海裡的那片星空、那些色彩、那些生澀、
那些現在覺得不可思議的想法,
何時離我們而去,然後不曾記起?


以下內容將揭露部分劇情,請慎入。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1

今天要不要skip class?

我並不是一個乖學生,但我一定是個孝順的人

我常常在入睡前想,到底今天我爸媽的錢花得值不值得。看著今天空空的課室,因為是星期五,很多人(當地人也是)都翹課去了。
大學學費都不便宜,重點是:那是你父母給的。

想想你身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去年,我的是我的iPhone,錢包可以不見、其他東西可以不見,iPhone卻不行。
因為那是用自己賺回來的錢買回來的。

人很奇怪,不會珍惜父母給自己的東西。
奇怪到,一個珍惜自己父母給的東西的人,會被稱作“乖孩子”“很乖”。
其實有什麼好乖的?這是理所當然的。
你朋友送你的生日禮物,往往都珍貴過父母每天給你花的零用錢。
為什麼?

因為付出。
朋友,是你付出你應該付出的,是你找回來的。
是一開始你沒有的,在人生途中慢慢找到的,所以珍貴。
而打從一開始,許多人一出生就活在父母的施捨之中。

在還沒有學會為父母著想之前,
不管你多麼為朋友著想,那也是只為了利益關係,那個利益是友誼。
你都不是一個“會為別人著想的人”。
所謂著想,是不為回報,處於自己的。
人對父母很少有這種情懷,無非是: 不為他們著想,他們還是父母。
當中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只要不太過分,就沒關係。

人就是抱著這種僥倖心態。

如果你的學費是你出的,我不懂,但既然我花了錢,
我就要得到“值回票價”的東西。
我堅持:再爛的課,也有可取的地方。
只要能學到一個“受用”的東西,這就值得了。
我不是為了一紙文憑而付那麼多學費的,
我父母也不是為了買我一張文憑而這麼做的,
我有更遠大的理想、更多覺得要學習的東西,而我父母相信我能追尋得到,
所以他們把錢花在這個地方,讓我繼續讀。

每天住得舒舒服服,
你多久沒有感謝你的父母了?

這個房租,雖然和朋友比較不貴,但出錢的都是父母
他們出錢,得到的卻是你、我

每天吃的舒舒服服,飯前有沒有感謝父母?

扯遠了。
關於這個skip class,你skip了如果比上課更productive做了比上課更有意義的事情
可以為人生增值,那就應該skip。

可是我自認這些skip掉的時間,會花在上網、聽歌、看戲、睡覺
睡醒也沒有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那我還有什麼理由skip class?

我上課不是因為我乖,是因為設身處地,我不希望我的錢,被自己的孩子浪費掉。
“孝順”,可以是很“理性”、很“現實”(錢錢錢錢錢)的事情。


難得炎熱的星期五午後
準備運動去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雜文

1.
這個世界很是微妙,我都不知道是怎麼了。
到底是全世界都忽然煩著同樣的事情,還是煩著同樣事情的人都被聚在一起了。
我慢慢發現,我想寫的東西,都可以在近期朋友的blog上找得到。
慢慢發現人和人的語言正在自發的學習,就好像Apt 13 和 Apt 14 的語言都快要被同化了。
慢慢發現大家慢慢聽著同樣的歌曲。
這是一個同化的世界。
如果沒有新的創意、概念、主義產生,同化,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一下子,我就不知道要寫什麼了。

2.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在用這種“號碼”的方式寫blog
每一段,都不盡相同。是一種藉口。
這樣,沒人可以怪我太 跳tone,可以隨自己的思緒寫。

3. 
我在想,這世界有那麼多種事物,都被分成了層次。
到底是不是一種藉口。
就好像年齡被分成 Baby 幼兒 小孩 青年 少年 成人 中年 老年
到底是不是一種藉口?
是為了便利。
然後創造了“創造藉口”的機會。

4.
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所以我們要記得重要的。
然後重要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們要提醒自己很重要的東西。
然後要提醒的東西已經多到不能夠用自己的記憶來記得了,
所以我們就聯想。

慢慢,這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聯想。

5.
我不知道要寫什麼,怎麼辦?
亂亂找了一張照片來放,我很想念那片沙灘。


Monday, October 31, 2011

Free-writing

一直以來都覺得Free-writing是一個很廢的東西,話說上次去藝術館之後,為了就是要寫一篇Observational Essay,要選一個Subject,Research Subject Background 然後 Reflect on Subject。
全班人都不懂要怎樣寫,結果就是老師叫我們Free-writing。

到底這樣一直寫有什麼幫助?果然是沒有幫助的...
過了10分鐘,教英文的老頭(師)叫我們在剛才free write的東西裡,找一個字、一個詞或者一句話,which is your重點
然後翻去紙的背面,把剛才找到的重點作為題目,再free write多一次
這個過程重複幾次,就會有一篇很接近你內心的文章

這就是free write的用意...是有層次的,不只是一直盲目的寫
是,你是盲目的寫,但寫到一個“點”的時候,就要停下來、釐清重點

慢慢你就會看到你要寫的東西是什麼

人不可能沒有想法地活著,不過是有時你逃避你的想法罷了
即使酒醉,你的unconscious還在運作,還是會有潛意識的感受
每樣事物幾乎在傳達到你的腦部的時候,基本上你都已經給予它某一個意義了
只要你懷疑這個意義,你就不可能沒有東西寫

就連“贊同”你自己給予的意義之前,你也必須先“懷疑”
如果沒有懷疑,你甚至就不會有贊同或者反對等等的立場

有一點“我思故我在”的feel

寫到這裡,我忽然想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話題,也是想了很久的
也老早就和朋友討論過了
反正題目就是Free-writing,理所當然我要亂寫這篇也可以
要你去懷疑這整個世界、天空、土地,
你的雙手、你的五臟六腑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的確有些太over了....

但你是否有想過,這個世界真實的色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你的認知裡的黑色白色灰色紅色黃色藍色青色紫色粉紅色褐色橙色
到底是真實的嗎?
仔細想想,那是小時候別人指著一樣顏色,叫你背起來的
人有不同的視覺神經,有些問題的,就變成色盲or完全看不見顏色/影像
但你我的視覺神經不同,代表我所看到的顏色,
在你的眼中可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顏色
可能你眼中一直以來看到的天空,對我而言是所謂的紅色的
而我眼中所謂藍色的天空,對你而言卻是青色的
只是打從一開始,大人就往上指,然後要我們認定,
“這就是藍色!藍色的天,白色的雲!”

就連很科學的說法,某一些神經專門負責感應紅色的光線
但難道不是一樣嗎,打從一開始,顏色就是我們小時候被“強力灌輸”進腦部裡的

如果你教小孩的時候,小孩一直認不到顏色
(據我媽說,我妹就是花了很長的時間來“認顏色”)
大人就會開始擔心,到底這個孩子是不是色盲

為什麼剛剛指了藍色的天空和小孩說是blue了,
立刻指藍色的海洋,小孩還是會回答別的顏色?
用自己的理解來解釋
那是因為“顏色”這個東西被強力灌輸進腦部之前,
人對顏色的區分是最敏感的,
小孩明顯感覺得到海洋的藍不是天空的藍,所以絕對不可能是blue
乾脆猜其他的好了,所以yellow red orange green 等等就出來了

到底教小孩顏色是不是在抹殺他們想像力的一部分?
即便如果是,又能如何?

這個社會很多時候就是如此,明明知道整個系統都有錯誤
卻又無法改進.........

Sunday, October 30, 2011

出走星期六——3. 松鼠

上一篇:

拍著第六個雕像的時候,發現一隻松鼠
是和我反方向走的,竟然也是在欣賞雕像
這裡的松鼠很多啊
在樹叢裡有
在街道邊也有
然後我想到環境保護
環境需要很好,才會有很多松鼠吧

馬來西亞也有很多野狗野貓
(這裡很少)
但那恰好就是環境保護不力的證明
貓狗是雜食動物,能靠咱們的垃圾維生
那只代表了我們的垃圾,那些沒被處理好的垃圾
已經多到可以support族群那麼龐大的野狗野貓了
噢還有烏鴉

我不懂到底松鼠和環境有什麼樣的互動
但一個地方的“環境很好”
是靠感覺出來的


出走星期六——2. 遇到和平示威

上一篇: 

等巴士等到不耐煩了,也不知道有沒有巴士
乾脆就走路
下面是今天第一張喂我相機吃的照片
Nebraska State Capital
也是據說這裡最高的建築物了
哈哈哈哈

逛完藝術的花園後,無無聊就打算走去博物院看看
怎知道博物院1pm才開,看到這座塔就在不遠處
就乾脆去看看

 忽然看到三兩個小帳篷
還"Permanent Revolution"wor
心想這些人真有毅力
 哪裡知道繼續走,竟然聽到樂隊敲鑼打鼓
竟然是示威
 雖然人數不多,大概是百來個
但在馬來西亞,應該都會有警察和鎮暴隊
然後往往不和平的是警方/軍方

我就看著兩輛警察車經過
看看沒什麼破壞,就又走了

一個女生手上拿著宣傳單像我走來
接了過來原來是
Occupy Lincoln
(大家應該都懂“佔領華爾街”吧
蔓延到很多地方了)

繼續走下去就看到他們的大本營了
大大小小的帳篷一大堆
我不能想像Putrajaya那邊有一堆這樣的帳篷

*那個雕像是Spirit of Wind
連公園都那麼藝術

一些他們要表達的:
 
也有人在說故事
 說這個教育系統都需要改變

我想到周芷盈在她的Google+上share的短片
"College Conspiracy"
片長一個小時,但很有意義



出走星期六——1. 與雕像散步

昨晚特地睡得很早,想要珍惜週末的早晨。結果還是睡到10點,一看手機才發現鬧鐘調到“晚上8點”了...算了,計劃要做的事還是得去做...

到dining hall吃了早餐,就走到Sheldon Museum of Arts 的“花園”走走...話說之前到藝術館逛逛,臨走前拿的其中一份"Sheldon Memorial Art Gallery and Sculpture Garden"的宣傳單,裡面列出32個校區裡Sheldon的雕像類收藏品,還有地圖,所以我就打算跟著走一趟。

1. Bryan Hunt, Arch Falls (1980-81)
Hunt擅長用堅硬的材料,做出動感的雕塑
就好像瀑布的奔騰

2. Tom Otterness, Fallen Dreamer (1995)
我相信經過Sheldon的人都會被這個大頭所吸引,有多大?看看對比:
頭像的設計靈感取自美洲中部的文化
應該是那些原住民之類的

每次經過都在想,
到底把這粒頭這樣放在藝術館的大門前有什麼用意
原來是為了隱喻“脆弱”,恕我不會翻譯
"the fragility of today's icons and heroes"



3. Jacques Lipchitz,  Bather (1923-25)
這...怎樣看、怎麼感覺,都看不出是bather
哈哈
後來才發現,原來作者是畢加索的朋友
是不是畢加索的朋友創作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是這個樣的?

4. Saul Baizerman, Serenity (1932-39)
取名《寧靜》
我怎麼看都覺得是一個人的背影

5. Gaston Lachaise,  Floating Figure (1927)
這個很特別
靈感來源是跟隨作者從法國到美國的、作者深愛的女人
作者在這個時期的作品,
無論體積大小,都有一種“漂浮”的感覺
很特別是吧?
手臂沒有關節,顯示了作者對印度的藝術/文化的興趣
還有(我再度不會翻譯)
her head is bald in an effort to make the figure timeless
總覺得這是一種很浪漫的表現
抽離掉時間的藝術

6. Juan Hamilton, Fragment X-O (1983-91)
Contrast
有對比才能出現火花
深色的銅給予整個作品很“重”的外觀
它的弧度卻隨著越接近地面而讓人感覺越輕盈

另外,
Sheldon的建築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
Philips Johnson所設計
每一個弧度、獨特的天花板
建築材料是大理石和青銅(bronze)
有機會再拍吧......
Sheldon比較嚴,不讓人在展覽廳內攝影
下次再去問問看給不給

還有很多照片,不知道去哪裡upload...
Blogger的照片庫有限,就1gB我不想要浪費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