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錢,人人都喜歡,想要“有錢”更是大家的夢想。只不過大部分人不會選擇直接的表態,更多的是對錢有著矛盾的感情,還往往不自覺。
何來矛盾?矛盾來自於一大堆耳熟能詳的話,好像:
“有錢了就會變壞”
“把錢掛在嘴邊的都是很現實/唯利是圖的人”
“談錢的人很膚淺,我有更高的追求”
“錢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有錢人的生活奢侈浪費,做人簡單就好,過得去就好”
然後轉個頭說
“好好唸書,畢業了找個好工作,掙錢養家”
這些不同的話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被灌輸在腦海中,讓我們的頭腦產生混亂:為什麼沒有錢萬萬不能,可是愛錢又是個“骯髒”的事情?
心誠則靈,《秘密》、《吸引力法則》這類的書多不勝數,有些人並不相信“宇宙會給你你要的”,不然人人都中萬字提早退休了。就我來說,這是注意力的結果。人一天有無數個念頭,為了確保人腦有效的處理值得處理的事情,有許多在被發現前就被其他念頭取代了。至於什麼是值得處理的,這就由你的專注力說了算。
有沒有試過和朋友出去時,坐上從未留意過的車款,那天之後就有“哇,為什麼公路上忽然多了那麼多這種車?”的經歷?公路上擦身而過的車子數以百計,大腦可沒閒情一一把每輛車(大量的訊息)register起來進行分析。就好像逛街時我們不會去留意每個路人,卻又能夠立刻認出人群中認識的人然後打招呼(或者躲開 hmmm)一樣。
再來,身體有自動的機制讓我們處於“舒適”的狀態,冷時發抖產熱、熱時排汗降溫。我們的頭腦也一樣:為了降低痛苦而迴避不愉快的記憶或者感覺,碰到複雜而且麻煩的事情時就會選擇跳過(上課一條蟲,下課一條龍的完美解釋)。
廢話一堆,想說的是:你對錢的感情,直接影響了你對於累計財富的能力。
那種“越有錢能幫助越多的人”就不多說了,許多對生命更高的追求都是在滿足了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得以進行的。我們何不妨對自己誠實一些:我不只需要錢,我愛錢。然後致力於排除那些矛盾而又對你沒有好處的思想和負面的感情。不然一說起這個話題你就pek cek、翻白眼、裝聽不到裝不重要,談什麼要變有錢?
想要達到財務自由是需要代價的,代價卻不一定是痛苦的。理財,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科學,更可以看成是一個有趣(而且能填飽你肚子)的遊戲。
可是如果對錢的感情不是正面的,說到錢立刻就覺得沉重、無聊、老子不需要你來說教,就無須進一步說理財了。中了萬字後破產的大有人在,說到底是對於錢有太多的錯誤觀念造成的。
請先培養能夠正視“錢”的能力,和錢培養正面的感情,
——
我相信理財是有階段性的。基本的賬目都不會看的人怎麼可能有能力管理一間大公司?所以如果你看到我不停的錢錢錢想翻桌的話,建議這個階段的你多讀讀關於和財富有關的“心靈/勵志”類的書。
推薦T. Harv Eker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Secret of the Millionaire Mind)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16121
前半部說的是每個人的“金錢藍圖”怎樣影響你的人生,後半部介紹17個“財富檔案”更正你的
事先警告:書中有大量的“如果你來上我的XXXX課程,你就會...”
話說我讀了大半本都忍者不吭聲,有天和我媽晚餐時終於忍不住放下書說“這本書是很不錯,就是作者不停的叫你來上他的課程有點欠打”,結果緊接著讀到的句子是:
我知道我不停的提到我的課程... (找不到哪一頁了)
都不知道要怎麼吐槽才好 =..=
避開不停的A課程B課程,書中談及許多簡單卻容易被遺忘的觀點和大量的例子,有用也有趣。
隨便在YouTube找來作者自己介紹他的概念,免不了...叫人來上他的XXX課程哈哈哈
書中把“我想要”分成三個層次:我想要變得富有、我選擇變得富有、我致力於變得富有。(94頁)最後誰更能變得富有應該不難想到。至於誰更能中萬字更是顯而易見:有買萬字的人!(我講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