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6, 2018

壽司國 之 貳:山崎Yamazaki·宇治Uji

上一篇:壽司國 之 壹:大阪Osaka

---
好,看來我沒有這麼快放棄——立刻進入第二篇的重點。伴侶和我都是“貪杯之人”,貪不一樣的杯,貪到在Sushiland才第二天就決定把朋友棄在大阪(逛海遊館),獨自出走。

山崎Yamazaki 半日遊
山崎坐落在大阪Osaka和京都Kyoto之間,Osaka Station 到 Kyoto Station 的快車差不多半小時,Osaka Station 到 Yamazaki Station 各站停靠也是半小時,都是由JR包辦,所以不用另外買車票。

為什麼要來山崎?山崎是個小地方,應該也不在大多數人旅遊的路線上…但如果看官覺得這兩個字很熟悉,那應該是從酒瓶上看見的。Google image “山崎”,前幾排都是“液態陽光”威士忌啊...

那就來一點歷史好了,秉持著“亂亂說”的精神,也沒有多少考究,請斟酌服用、過目就忘:
威士忌並沒有一個確切的“起點”,連由來都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連拼法都有兩種,Whisky 和 Whiskey),主流至今還是蘇格蘭威士忌、美國的波本威士忌 (Bourbon)。
與其他地區不同,日本威士忌是有一個確切的起點的——鳥井信治郎Shinjiro Torii和竹鶴政孝Masataka Taketsuru在1920年代成立日本第一座威士忌蒸餾廠,正是這次半日遊的主角山崎蒸餾廠Yamazaki Distillery
前者鳥井亦是三得利Suntory的創辦人(Suntory與Coca Cola、Pepsi、Nestle等名列世界飲料供應商前幾名,)而竹鶴被稱為“日本威士忌之父”。後來應該是理念不合,竹鶴就一路向北跑去了北海道開了余市蒸餾廠Yoichi Distillery,Nikka Whisky便是出自Yoichi Distillery。
題外話:聽說竹鶴極度推崇蘇格蘭威士忌(還娶了蘇格蘭老婆),所以致力於在日本尋找與蘇格蘭相似的地形、氣候條件加上嚴謹的製作過程釀造威士忌;而鳥井感覺上就是個生意人(我也不懂是不是,就是我的感覺),想要做的是“日本人的日本威士忌”,所以勇於創新?I don't know,反正應該是我忍你很久,你也忍我很久了,就bye bye了。也應該是這個原因,在山崎的威士忌博物館裡有一種側重鳥井、避開竹鶴的感覺(畢竟是競爭對手)。

Okeh,不喜歡歷史的看官,歷史就到此為止...應該是。Oh對了(立馬就反悔),之所以在山崎設立蒸餾廠,不外乎山崎環境好,擁有據說日本頂級的水源,據說有位熱愛茶道的朋友(macam是日本茶道始祖)還特地跑來這邊取水。反正,我最後忘了買一瓶“山崎礦泉水”就是了...

JR站出來告示牌就一路指向蒸餾廠。
我們兩個瓜就拖著行李箱緩緩跟著箭頭前行,途中有個JR的辦公室,裡面的老頭有禮貌的不停鞠躬,然後和我們說“不能,我們不能幫你們保管行李箱” =..=

和蒸餾廠約了11am會抵達,小遲了幾分鐘所以走得有點趕。
話說,山崎蒸餾廠有幾個不同的Tour:平日的Yamazaki Distillery Tour (1,000 yen)、週末才有的 The Story of Yamazaki (2,000 yen,包含distillery tour) 和 無料(免費)的Yamazaki Whisky Museum Viewing。付費的Tour基本上很快搶空,不知道是有旅行社大肆booking還是開放的人數本來就很少。Tour在三個月前就會開放,建議一開放就立刻reserve,不然只能像我一樣遺憾,走走他們的Musuem。
網頁:Suntory Yamazaki Distillery

小路一直走,穿過一個住宅區橫跨鐵路還有斑駁的蒸餾器,就到了蒸餾廠。先到接待處報到,工作人員會發一張visitor的卡,要我們“直走轉右,廁所在後邊”(我猜的)。接待人員也會確定訪客的交通,如果是自己開車,應該會拿到那種“我是司機,不能倒酒給我”的牌子吧...
緊挨著接待處“貼心”的為一路拖著行李箱的旅人準備的Coin Locker,只需要 100 yen 而且可能可以取回。我只能說,這販賣機放在絕佳的地點啊...
 等廁所的時候拍的...在火車上就可以看見的碩大的招牌。
 蒸餾廠的環境的確很好,樹樹花花草草的,倒是天色有點陰沉。
Whisky Museum分成兩樓,主要介紹蒸餾廠的歷史、曾經出過的威士忌、得過的獎、簡單的製作過程、product lineup,重要的內容有翻譯成中文和英文,其他的就大概是看圖說故事了。
威士忌小學堂:日本威士忌主要的原料和蘇格蘭威士忌一樣是大麥(美國波本則是玉米),也就是上圖最右邊的。大麥經過發麥Malting、糖化Mash(應該是第二個金屬桶模型)、然後是發酵Fermentation(木桶模型)、蒸餾Distill好幾次(銅色蒸餾器模型)後形成“原液”。然後是入桶Barrel、陳年Age、裝瓶Bottle。
大大的木桶是實際發酵槽的大小、被改裝成小小的展示廳:

實際大小的蒸餾器,蒸餾器大小、形狀各異,其中銅製的單式整流器Pot Still(下圖黑色)是大家較為熟悉的,也是蘇格蘭、日本較常用的。相比就是偏重產能的連續蒸餾器Column Still,沒有簡單,單純是我想說而已。
 一排排的櫥櫃除了有Suntory自家的威士忌,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威士忌,是個"Whisky Library"。在蒸餾廠裡主要是給釀酒師、調酒師做氣味labeling、研發新威士忌之類用的。
然後就到“重頭戲” Whisky Tasting了!Musuem裡設立了一個小吧台,每位訪客一次限點3種。有開車的訪客應該就不能點了,不知道他們怎樣監管(信任機制?)
翻了翻目錄,主要都是Suntory旗下的經典威士忌100 yen 到 不懂多少 yen。選了下面四種(用了伴侶的quota):Yamazaki 18yo、Hakushu 18yo、Hibiki 21yo,還有好奇心發作下點的0年的原液:
三種“經典”的威士忌,一個dram都是600 yen (大概RM 24)。Reference 一下,響 Hibiki 21yo 在 The Whisky Bar KL 一個dram大概是RM 250,十倍啊老闆!!

工作人員熟練地把威士忌倒入鬱金香杯 label 好、附上兩杯白開水,就隨我們去享受了。
裝逼中。
香、味就不提了,平常喝不起的威士忌終於流入口中,真的會一不小心就高潮。再度賣弄一下,品酒是多方面下手的,除了普遍上認知的嗅覺(香氣)、味覺(味道),視覺、觸覺相比之下較常被忽略。視覺上,我們可以觀察威士忌的色澤,淡黃色、金色、銅色,甚至深紅色、黑色,由在木桶內陳年的時間還有周遭的氣候、木桶的種類、木桶曾經陳年過什麼酒決定。還有就是拿起杯輕輕旋轉,酒體會在杯中滑落,形成“酒淚”。酒淚滑落的速度訴說著酒體中的酒精含量、糖分含量(也可以用來裝逼),值得一提的是和威士忌的好壞並沒有關聯。

再來題外話:喝威士忌時輕輕轉杯,完全就是為了“視覺享受”,不像喝葡萄酒,“化學上”並沒有所謂的“讓酒breath一下更好喝”的效果(心理上可能有)。

觸覺的話不外乎就是所用的杯具了,不好的杯具會讓品酒變成悲劇。鬱金香杯(形狀像鬱金香)是公認的的威士忌品酒杯。杯身有一個“腹”的設計,杯口稍窄,厚度適中。杯身的設計有利於“集中香氣”,裝逼起來更是方便。拿杯的方式主要有用手指輕握杯柄,或者夾著杯底。

享受完三款日本威士忌後,就是“原液”了... 入桶陳年前,剛被蒸餾好的酒體叫做原液,酒精濃度介於60~70+%。好奇心驅使下點的,果然........入桶陳年是必要的啊!難喝死了,像工業酒精,也稱不上是甜味讓人噁心,也沒有什麼層次可言...

重點:品酒就是不停的裝逼賣弄炫耀(誤 XD)

裝也裝到有點累了,伴侶也等得差不多了,到“購買區”給“旅費”,買了Suntory Yamazaki Limited Edition 2017 、在蒸餾廠才能買到的Suntory Single Malt Whisky (每人限一小瓶)還有一些小東西、零食,捐了差不多20,000 yen。
終於有得吃零食了:Cheese弄成像小香腸一樣,會吃上癮。

原本打算在山崎吃午餐,無奈路上也沒看到什麼餐廳,時候也不早了,就決定動身前往京都轉站展開另一個半日遊。回程的路上沒有趕時間,就在“充滿日本風味”的小路上和別人的家門口拍起來了。
一路上也沒什麼遊客,見到幾位歪果人(我們也是歪果人啊!),車站也冷冷清清的,別有一番風味(酒味)。
對面的雄性紅毛貼心的為雌性檢查頭髮是否因為參觀蒸餾廠而有異味,雌性則貼心的觀察雄性的腰圍有沒有增加。
亞洲人又怎麼能輸,嗯...頭髮沒有異味。

京都車站 Kyoto Station
午餐草草的在京都車站轉站的時候解決,順道在車站寄放行李箱。
 小7買的飯糰,湊合著吃還不賴。
儲物櫃在京都車站0號方向走有很多,大個的儲物櫃收費是 700 yen一天,省去不少手臂運動。放得進28寸行李箱還有少許空間(夠我放酒)。
然後京都車站有美美的印章(之前完全沒留意到啊啊啊),可以和車站諮詢處要蓋章的紙。

宇治 Uji
京都車站到JR宇治駅(車站的意思,連怎麼讀都忘了)也是大概30分鐘,也是JR Pass cover了。

為什麼來宇治?宇治是個小地方,然後是日本抹茶的發源地(是不是?),這裡是抹茶控必來的聖地啊!Yes,伴侶就是貨真價實的抹茶控,平日逛街沒少吃抹茶冰淇凌。我也愛抹茶,只是就停留在愛把它放進嘴裡的階段。對抹茶的歷史來由、種類、和宇治這個地方的淵源、抹茶的等級都沒有什麼研究。

另外宇治有平等院(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日本10 yen硬幣背面的建築物)、和“源氏物語”有些關係(和我還沒有什麼關係,對源氏物語還不了解...真是...胸無點墨,也沒有胸肌啊...)

但宇治這個小地方,逛了一下還真的是愛上它的氛圍了。
京都車站後一到車站就眼尖的開始找印章。

JR車站出來馬路對面立刻就有兩間赫赫有名的抹茶、抹茶甜點專賣店:“伊藤久右衛門”和“中村藤吉”。
這裡的伊藤久右衛門應該是新店,餐廳在店的內部。一進門就喝了一杯伴侶整個旅程都在遺憾的煎茶...因為沒買到啊!!完全怪我們低估了宇治好走的程度了...

慎重提醒:伊藤久右衛門6點就關門了,如果喝到好喝的、吃到好吃的,請立刻拿出錢包乖乖交出辛苦賺來的工資... 當然京都車站對面也有分店,我們不幸的都沒安排到時間就是了...

緊接著街口就是“中村藤吉本店”了。爬網說是很多人排隊的,往內走發現人不多(因為不是週末,而且稍遲了?),就決定在這裡充飢了。
小小的等了20分鐘,庭院有一棵姿態奇異的松樹,說是宇治市名木百選,不想拍給你們看。
茶泡飯,貼心的附上一張“怎樣吃茶泡飯”小卡片(沒拍到)
抹茶甜點 Parfait,還有“Parfait裡面有什麼”小卡片(有拍到-.-)。甜點吃的心滿意足(其實還有點太多),就會心甘情願去shopping。

在中村買了手心後,繼續往平等院出發。平等院之前會走過表參道,這裡有很多名店,是買伴手禮的好地方。我們都很矜持,什麼都沒買,也許是旅客不多,時候不早許多店都關門了,冷冷清清的。

結果咧...人都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的。
 特別是看到這麼漂亮的星巴克,想不走進去(借廁所)都有一點對不起自己。
落地玻璃窗配上個小花園,很高雅。然後這裡發生了...等下再說。

好不容易走到平等院,買票時才發現20分鐘後關門 =口=
問買票的阿姨和門口的守衛15分鐘來不來得及逛完,支支吾吾也沒問出什麼有建設性的結果,決定是...不進去了。一會兒說花園,一會兒說寺院。
門口有一小片紫藤花,解解干癮,記錄一下“我們來過平等院大門外”,就往回表參道繼續走了,前往宇治神社。

平時的路線(橘橋 -> 橘島 -> 朝霧橋 -> 宇治神社)被施工打斷了,繼續往前走繞了一大圈走到红色的朝霧橋。
 除了遠處另一對有些年齡的日本夫妻,周圍已經沒有人影,靜悄悄的。
走到宇治神社,已經關門,四周一個人都沒有了。心裡有些毛毛的不想影響伴侶所以沒有直接說出來。天色逐漸昏暗,拍了幾張照就和伴侶決定離開了,連再往上走一點就到的宇治上神社都沒去到。下次請早啊...

離開神社,心裡也沒毛毛了(掉毛了)
倆人就繼續在安靜的街道漫步,和別人(田中啊吉野啊亂說的)家門口、飲料機拍照。我很享受這種平靜的時刻,和伴侶漫步在時間流動得比較緩慢的地方...

直到來到些微繁忙的街頭,發現兩手空空。啊啊啊,發揮柯南的精神,唯一我們都放下東西時,就是在星巴克解手的時候啊啊啊啊啊啊!應該是。

想著買來的戰利品不翼而飛,我們的心情低落。原本都已經打算回到京都和海遊館4人團會和晚餐,現在食慾都沒了。伴侶腳痛,我則心急。交代了她慢慢走,我就快步前往星巴克。

Thanks God we're in SushiLand!那包也不算多貴,但在我們心裡很有分量的中村紙袋,竟然原封不動的放在同一個等廁所的座位上。整個咖啡館人來人往,好多學生,也有不少遊客。真的得向他們致謝...應該有哪個學生心裡罵了不少髒話“該死,這沒品的人用紙袋佔位子,還幾個小時沒回來過”。
 繼草莓歷險記後,失而復得的中村藤吉紙袋和星巴克合影一張!
伴侶這時候終於也跟上來了,寄放紙袋的服務讓我倆十分滿意,決定行動支持星巴克,買了一杯柚子茶(對,在抹茶發源地...),嗯,太甜... 可是心情很好啊,繼續拍照,慢慢移步回京都。

回程看見表參道街頭、宇治川旁的紫氏部像。
紫氏部是日本平安時代女性文學家(okeh,懶得繼續抄Wiki了,自己去),也就是《源氏物語》的作者。宇治和她的淵源應該是....《源氏物語》有好些部分的背景就是在宇治吧...?

我想,下一次來宇治,就安排在早上... 真的錯過太多,也不知道伴侶盡興了沒有...

京都 Kyoto
京都住的是之前家人住過、介紹的Kyoto Guesthouse Lantern,會在京都停留三個晚上。

京都車站很大,我們精力、腳力所剩無幾。終於弄清楚方向、走到民宿時,朋友們都一副餓到快發瘋的樣子(十分抱歉)。當然我們走到快發瘋的樣子根本不遑多讓。

和老闆聊了一下,就匆匆出門覓食。決定不到要吃什麼,最後是在 なか卯 Nakau(七条新町店)解決。Nakau是日本其中一個連鎖快餐店,主要賣“親子丼”。
我...到今天才發現親子丼這道日本料理,聽起來那麼溫馨,卻是那麼的催淚... 所謂親子丼,是因為雞和它的孩子(蛋)在同一道料理裡啊,多麼...變態的民族才想得出這名字啊,修辭手法真是變態最高等級。

更有都市傳說,雞肉和同一隻雞生的蛋製作的親子丼,是頂級的(嗯,剛剛隨口亂說的)。

飽餐一頓,繼續閒逛就走到京都車站。和來的時候不同面貌,因為有太多出口,天色也不同了。門外有音樂噴泉(人造,啊不然?)、看得到京都塔、然後不停搭手扶梯會看到常有人提起的“瀑布大樓梯” / LED燈大樓梯...
平常應該是showcase京都和附近的經典,我們到時,樓梯上show的是嵐山。
請自行Google “京都車站 樓梯”,天氣太冷,也找不到好的角度拍... 氣溫其實還好,十多度,但風好大...
 有的人相互取暖
 有的人自己來
有的人沒有很冷,還能夠從容地拍晚上的京都塔。

最後冒著強風,回程時走進民宿附近的Family Mart買杯麵、啤酒(昨天的酒精濃度5%,今天6%,希望回程時能找到15%的........才怪,很快就沒人記得這個計劃了)。
便利商店有賣一風堂的拉麵,就是Ippudo啊!這裡進餐廳吃30多40塊一碗,便利商店買的才....呃... 也沒有幾便宜...換算回來10多塊馬幣....=..= 友人定是有有這方面的專才,不然就是日本的水質、氣壓很適合煮碗麵,超好吃der... 後來買回來這裡吃的,好像.... mar mar dei...

Well..... that calls the 2nd day
同樣一句,如果我沒有放棄,下個週末會繼續寫
壽司國 之 叁:嵐山Arashiyama·稲荷Inari

---
下一篇:壽司國 之 叁:嵐山Arashiyama·稲荷Inari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