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ENTER的年代

原本之前想寫《在美國の衣食住行》系列,
但忽然覺得把生活硬生生的切成4塊,那會是很大份的4塊
加上今天的人,看到超過5行的滿滿的字就會開始害怕,
所以....所以現在已經是第四行,我差不多要寫新的一段了。

看凱文的《我写的东西,本身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错误。》幾天之後,
我就忽然想寫的。

人們愛上了區分
今天的人們,常常被統稱為“XX族”,草莓族啦、蟻族、月光族一大堆的
不然就“YY男”或“ZZ女”之類的,草食男、剩女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常常被冠上“....的年代”
所以今天要說的是我冠上的年代(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我們活在一個ENTER的年代。

這也許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影響,
也有可能是人天生的習慣,後天的科技讓我們終於能夠用
心理上真正符合我們的方式——書寫、執行、表達
也有可能根本就是一個陰謀
打從鍵盤採用QWERTY的模式開始(或者更早)

張凱文說他寫的文章根本就不算是文章
因為沒有開頭、內容、結尾,沒有段落
這就讓我想到ENTER

我說,我們(特別是用中文的我們!!!)
為什麼寫東西越來越不跟著正統的標點符號、段落?
為了個性?
不是,個性是少數人做,而且是抱著一種態度來做
而大部分個性的態度就是為了要突出
那現在很多人都用Enter來代替真正的段落,難道算是突出嗎?
為了區分“正經”的作文和“自己想寫就寫、輕鬆”的形式?
那為什麼不少人,即便是寫著嚴肅的東西(現在的我)
卻還是慣用這個“輕鬆的ENTER”?

和父親或者差不多“那個年代”的人email不難發現一個現象
我的Email的“垂直長度”比較長
他們的“水平長度”比較長
我覺得,大概是電腦對我們的影響比較深
上一代活了很長一段沒有電腦/電腦未普及的時間

看看鍵盤,ENTER鍵是很特別的
Full Keyboard裡有兩個ENTER鍵,如果是因為常用,為什麼Vowel不要都兩個鍵?
那你說Ctrl、Shift、Alt都有兩個,ENTER有什麼好特別?
還是有,想想我們每天用左邊的Ctrl、Shift、Alt,右邊的有用到那麼頻繁嗎?
話說電腦買到現在,還真沒有按過 =..=
ENTER特殊的地方就在,它是在“右邊”的鍵裡面,我們能按到的最自然的位子
連按開關引號都沒有ENTER自然,更不用說句號

再加上很多電腦服務都強烈依賴ENTER的使用
連Facebook後期也變成ENTER就直接comment了,想要真正的下一行
你還必須Shift+Enter
我們按ENTER的右手就越來越習慣
為了什麼?

結果能夠寫成一段的comment,我們寫了第一句
(通常就是controlling ideas)就ENTER了
接下來就是:
啊!為什麼post了的?哎呀算了啦就這樣啦
...
就是這樣,只有Controlling Ideas
延伸思考呢?
人就是會這樣的,你不停的寫,就會發現你有更多的東西寫
然後就會促進思考,好像磨刀一樣
刀子利了,思維慎密,面對生活就會有更多的閒暇淡定
我們卻因為ENTER了而漸漸遠離這個習慣

那為什麼一開頭又說是不是我們的心理和思維的模式
本來就更趨向於ENTER的方式?
畢竟思考是跳躍式的,表達卻不是
表達的目的是為了溝通,語言不通就無法溝通
跳躍的變數太多,每個人有不同的節奏、方向、角度、先入為主的觀點
跳躍式是無法和人溝通的
所以“表達”,無非就是把你已經想東西的速度放慢、停留在某一個階段
就像把散落的珠子,用線串起來一樣
把不通的語言,翻譯成大家能夠了解的水平
這要花很多時間,至少對於人體來說,幾秒鐘就是很長的時間了
人眨一次眼大概只需要0.4秒
人的神經傳導速度大概是12~120米/秒
一個2米高的人腳踢到東西,頭腦接受到信號的時間間隔不過是0.0167~0.1667秒
這“幾秒鐘”的把思考翻譯成表達的時間,
就足以把當下的感覺淡化了

ENTER就是一個中間點吧
每一行之間是一個跳躍
每一行裡面的文字是一種表達
取速度的優勢,捨棄掉更深入的思考

我不能說這是好是壞
但我們就是活在ENTER的年代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